您现在的位置是:全景资讯网 > 时尚

江苏大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题答案

全景资讯网2025-04-05 06:28:53【时尚】62人已围观

简介

江苏大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题答案随机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江苏大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题答案随机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D2.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正确答案D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分)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正确答案B4.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2分)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新民主主义论》D《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答案B5.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创新性6.(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7.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2分)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8.在( )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2分)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2分)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10.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2分)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2分)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后资本主义社会14.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15.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四大B党的五大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2分)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17.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党的建设理论18.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2分)A1956年4月B1956年9月C1957年2月D1957年10月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2分)A1949年9月B1952年9月C1954年9月D1956年9月20.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2分)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B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C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21.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22.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2分)A1949—1950年B1949—1951年C1949—1952年D1949—1953年2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2分)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24.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2分)A赎买B合作化C公私合营D统购统销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26.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2分)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7.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2分)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2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2分)A教育B发展C改革D稳定29.思想的主题是( )(2分)A中国革命和建设B关于中国革命C什么是社会主义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30.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2分)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2分)A讨论的方法B压服的方法C说服教育的方法D批评的方法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2分)A以农业为基础B以工业为主导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优先发展重工业3.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2分)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D4.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2分)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5.“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2分)A立党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6.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2分)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2分)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D9.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10.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11.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领导人先后有过的两种思路是( )(2分)A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D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1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2分)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13.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2分)A统一的B低水平的C不全面的D不平衡的14.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 )(2分)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1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2分)A社会主义经济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6.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7.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2分)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十大关系》C《整顿党的作风》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8.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19.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20.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 )(2分)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生态文明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2.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2分)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2分)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4.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2分)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新民主主义论》D《人民民主专政》5.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2分)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2分)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7.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四大B党的五大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8.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2分)A1956年4月B1956年9月C1957年2月D1957年10月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科学发展观10.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2分)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分)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13.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2分)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和平与发展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14.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2分)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5.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2分)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17.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2分)A《论新阶段》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8.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2分)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B新文化运动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19.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20.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2分)A民主B专政C革命D改革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22.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2分)A陈独秀B李大钊CD周恩来23.(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24.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2分)A1949—1950年B1949—1951年C1949—1952年D1949—1953年25.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26.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创新性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2分)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8.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2分)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2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2分)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0.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2分)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2分)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基金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D2.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3.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包括( )(2分)A工人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2分)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5.思想是( )(2分)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个人的思想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2分)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7.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2分)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8.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2分)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9.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2分)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10.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的原因是( )(2分)A过于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对公有制形式的理解和选择过于简单化C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搞清楚,D11.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2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D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2分)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13.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2分)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D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2分)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2分)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16.“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2分)A立党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17.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18.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9.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2分)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0.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2分)A赎买B合作化C公私合营D统购统销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2分)A限制B赎买C没收D征用3.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6.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2分)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7.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党的建设理论8.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2分)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9.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2分)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10.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2分)A陈独秀B李大钊CD周恩来11.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2分)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2分)ABCD13.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2分)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和平与发展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1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2分)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15.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2分)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B新文化运动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16.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1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分)A重要目标B重要内容C重要保证D重要优势18.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2分)A1949年9月B1952年9月C1954年9月D1956年9月20.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2分)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科学发展观2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2分)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2分)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2分)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25.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四大B党的五大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2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2分)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27.(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28.(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分)A工人阶级B中国共产党C人民D知识分子29.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2分)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3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后资本主义社会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2分)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2分)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D3.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4.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2分)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D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2分)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6.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2分)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D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2分)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8.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2分)A革命性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C妥协性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9.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2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D10.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 )(2分)A要求过急B改变过快C工作过粗D形式过于简单,D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2分)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2.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3.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14.实事求是,就是( )(2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群众路线C理论联系实际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2分)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16.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的原因是( )(2分)A过于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对公有制形式的理解和选择过于简单化C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搞清楚,D17.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2分)A讨论的方法B压服的方法C说服教育的方法D批评的方法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2分)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19.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2分)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0.“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2分)A立党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在( )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2分)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2分)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4.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2分)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2分)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B坚持党的先进性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6.指出,‘是’就是( )(2分)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是我们去研究D一切从实际出发7.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2分)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8.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9.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2分)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新民主主义论》D《人民民主专政》10.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2分)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11.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2.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D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3.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2分)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14.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2分)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2分)A限制B赎买C没收D征用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后资本主义社会17.(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18.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2分)A赎买B合作化C公私合营D统购统销19.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2分)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20.(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2分)A实事求是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2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2分)A教育B发展C改革D稳定22.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2分)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23.思想的主题是( )(2分)A中国革命和建设B关于中国革命C什么是社会主义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科学发展观25.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四大B党的五大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26.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2分)A1956年4月B1956年9月C1957年2月D1957年10月27.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2分)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2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2分)A1949年9月B1952年9月C1954年9月D1956年9月30.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2分)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2分)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2分)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D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下列哪三种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 )(2分)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C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D共产党的执政规律,D5.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2分)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D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2分)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D7.群众路线,就是(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分)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D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2分)A以农业为基础B以工业为主导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优先发展重工业9.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2分)A统一的B低水平的C不全面的D不平衡的10.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2分)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11.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2分)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D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2分)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基金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D13.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1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2分)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1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2分)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6.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17.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指( )(2分)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B土地改革的积极性C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D互助合作的积极性18.“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2分)A立党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19.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20.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2分)A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B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2.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2分)A1956年4月B1956年9月C1957年2月D1957年10月3.(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4.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后资本主义社会6.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7.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2分)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8.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2分)A1949—1950年B1949—1951年C1949—1952年D1949—1953年9.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2分)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10.(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2分)A实事求是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11.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2分)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12.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D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2分)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2分)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2分)A1949年9月B1952年9月C1954年9月D1956年9月16.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2分)A陈独秀B李大钊CD周恩来17.指出,‘是’就是( )(2分)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是我们去研究D一切从实际出发18.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2分)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20.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2分)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B新文化运动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1.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 )(2分)A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22.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2分)A《论新阶段》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2分)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24.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2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2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2分)A教育B发展C改革D稳定27.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2分)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28.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29.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2分)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30.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2分)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D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2.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2分)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5.思想是( )(2分)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个人的思想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2分)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D7.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2分)A统一的B低水平的C不全面的D不平衡的8.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2分)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D9.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0.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2分)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D11.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12.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 )(2分)A要求过急B改变过快C工作过粗D形式过于简单,D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2分)A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1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2分)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基金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D15.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2分)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17.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2分)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十大关系》C《整顿党的作风》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8.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2分)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19.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20.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2分)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D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2分)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B新文化运动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2分)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B坚持党的先进性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分)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4.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 )(2分)A工业化B现代化C城市化D集体化5.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2分)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6.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7.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9.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2分)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和平与发展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2分)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2分)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1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2分)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4.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D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5.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2分)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新民主主义论》D《人民民主专政》16.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2分)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7.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2分)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18.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2分)A1956年4月B1956年9月C1957年2月D1957年10月1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2分)A限制B赎买C没收D征用20.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2分)A《论新阶段》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21.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2分)ABCD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分)A重要目标B重要内容C重要保证D重要优势23.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创新性2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哪个国家的经验( )(2分)A美国B苏联C英国D新加坡25.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2分)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27.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2分)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8.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后资本主义社会30.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2分)A1949—1950年B1949—1951年C1949—1952年D1949—1953年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2分)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D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 )(2分)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基金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D3.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有( )(2分)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4.思想是( )(2分)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个人的思想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7.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下列哪三种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 )(2分)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C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D共产党的执政规律,D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2分)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10.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1.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2分)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D12.“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2分)A立党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13.实事求是,就是( )(2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群众路线C理论联系实际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2分)A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B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15.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2分)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16.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2分)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2分)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18.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2分)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19.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20.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2分)A革命性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C妥协性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2分)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2.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2分)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2分)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5.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6.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2分)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哪个国家的经验( )(2分)A美国B苏联C英国D新加坡8.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2分)A民主B专政C革命D改革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2分)A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2分)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11.(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分)A工人阶级B中国共产党C人民D知识分子12.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13.(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14.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分)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科学发展观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2分)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18.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2分)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19.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2分)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和平与发展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 )(2分)A解决中国问题B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理论创新D学习马克思主义2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2分)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22.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党的建设理论23.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创新性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25.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2分)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B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C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26.思想的主题是( )(2分)A中国革命和建设B关于中国革命C什么是社会主义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27.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2分)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其目的是( )(2分)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9.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2分)A赎买B合作化C公私合营D统购统销30.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实事求是,就是( )(2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群众路线C理论联系实际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2分)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D4.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2分)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5.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2分)A讨论的方法B压服的方法C说服教育的方法D批评的方法6.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 )(2分)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7.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2分)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D8.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9.思想是( )(2分)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个人的思想10.提出目前我们建立的小康是( )(2分)A统一的B低水平的C不全面的D不平衡的11.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2.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2分)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D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2分)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4.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领导人先后有过的两种思路是( )(2分)A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D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15.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2分)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16.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2分)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D17.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2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D18.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2分)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2分)A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20.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2分)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D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2分)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分)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3.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4.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的时间是( )(2分)A1956年4月B1956年9月C1957年2月D1957年10月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 )(2分)A解决中国问题B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理论创新D学习马克思主义6.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2分)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科学发展观8.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2分)A陈独秀B李大钊CD周恩来9.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2分)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新民主主义论》D《人民民主专政》10.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2分)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11.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2分)A赎买B合作化C公私合营D统购统销12.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2分)A《论新阶段》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3.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2分)ABCD14.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2分)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2分)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6.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2分)A限制B赎买C没收D征用18.20世纪50年代,陈云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 )(2分)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19.(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20.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2分)A民主B专政C革命D改革21.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创新性2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2分)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2分)A1949年9月B1952年9月C1954年9月D1956年9月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25.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2分)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26.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2分)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7.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2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分)A重要目标B重要内容C重要保证D重要优势29.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2分)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30.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党的建设理论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指( )(2分)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B土地改革的积极性C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D互助合作的积极性2.实事求是,就是( )(2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群众路线C理论联系实际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2分)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2分)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6.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2分)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8.“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 )(2分)A立党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9.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2分)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D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2分)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1.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2分)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12.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 )(2分)A讨论的方法B压服的方法C说服教育的方法D批评的方法13.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2分)A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B实行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D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D14.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2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C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D15.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 )(2分)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生态文明16.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17.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有( )(2分)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2分)A社会主义经济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2分)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20.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2分)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D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2分)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3.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 )(2分)A民主B专政C革命D改革4.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2分)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5.思想关于( ),为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党的建设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2分)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7.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8.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2分)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2分)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2分)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1.指出,‘是’就是( )(2分)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是我们去研究D一切从实际出发12.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2分)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2分)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B坚持党的先进性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分)A重要目标B重要内容C重要保证D重要优势15.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的是( )(2分)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新民主主义论》D《人民民主专政》16.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四大B党的五大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17.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2分)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8.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 )这个提法。(2分)A有计划有商品经济B看不见的手C政府调节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2分)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B新文化运动C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2分)A赎买B合作化C公私合营D统购统销21.(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拓者,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分)AB朱德C周恩来D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2分)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23.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24.(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分)A工人阶级B中国共产党C人民D知识分子25.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2分)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26.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2分)A1949—1950年B1949—1951年C1949—1952年D1949—1953年27.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2分)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和平与发展D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28.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2分)A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29.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2分)A陈独秀B李大钊CD周恩来30.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2分)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2分)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D2.群众路线,就是(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分)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D3.思想是( )(2分)A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个人的思想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2分)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2分)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6.实事求是,就是( )(2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群众路线C理论联系实际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2分)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8.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9.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思想的成熟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是( )(2分)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D1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2分)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11.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2.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 )(2分)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C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D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D1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2分)A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B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14.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指( )(2分)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B土地改革的积极性C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性D互助合作的积极性15.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6.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2分)A革命性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C妥协性D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2分)A以农业为基础B以工业为主导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优先发展重工业18.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 )(2分)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1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有( )(2分)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建立单一的所有制结构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2分)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2分)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是要( )(2分)A解决中国问题B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理论创新D学习马克思主义4.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5.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2分)A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D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 )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2分)A实事求是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2分)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形势下提出来的8.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2分)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始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2分)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10.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2分)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11.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2分)A《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2.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2分)A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3.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2分)A党的四大B党的五大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学习哪个国家的经验( )(2分)A美国B苏联C英国D新加坡1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年底的( )(2分)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公私合营D取消定息16.在中共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是( )(2分)A陈独秀B李大钊CD周恩来17.最早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 )(2分)ABCD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2分)A扩大党的群众基础B坚持党的先进性C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9.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作( )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2分)A《论新阶段》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提出的时间( )(2分)A十四届四中全会B2000年在广东视察工作C2001年的“七一”讲话D十五届五中全会21.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2分)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2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2分)A教育B发展C改革D稳定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的时间是( )(2分)A1949年9月B1952年9月C1954年9月D1956年9月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2分)A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理论D科学发展观25.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2分)A团结—批评—团结B轮流执政C既利用又限制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2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分)A重要目标B重要内容C重要保证D重要优势27.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2分)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B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C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28.思想的主题是( )(2分)A中国革命和建设B关于中国革命C什么是社会主义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29.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 )(2分)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30.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 )(2分)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廉洁奉公D坚持执政为民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1.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2分)A社会主义经济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群众路线,就是(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分)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D4.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5.在( )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思想的初步形成。(2分)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D6.新中国成立后,毛泽提出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2分)A以农业为基础B以工业为主导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优先发展重工业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 )(2分)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无产阶级有利益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是( )(2分)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C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2分)A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B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10.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领导人先后有过的两种思路是( )(2分)A先进行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D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11.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建立( )的市场体系。(2分)A统一B放C竞争D有序,D1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2分)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13.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2分)A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C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D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D14.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包括( )(2分)A工人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15.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 )(2分)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16.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阐述,正确的是( )(2分)A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C通过专政方法解决D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17.下面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2分)A《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端B“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C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D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D18.指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 )(2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敌我矛盾19.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 )(2分)A要求过急B改变过快C工作过粗D形式过于简单,D20.所谓和平赎买主要是指( )(2分)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B由国家对资本家支付一批巨额资金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私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作为定息D给资本家及其家人支付高额工资和生活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很赞哦!(81)